实实在在,是王训该最崇尚的做人和做事方式。
这位被称为国际“纤维大师”的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首席教授,用一口湖北乡音接受了母校记者的采访。
王训该,我校1982级纺织机械专业校友,1986年顺利通过全国八所重点院校联合试题研究生考试,后自愿转入我校读硕士研究生,期间因研究生考试总分第一拿到了当时仅有的一个出国名额,进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并于1992年取得博士学位。
王训该教授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纤维与纺织研究方向带头人,分管未来纤维学科发展的副校长。2002年被英国皇家纺织学会授予院士,2005年获得了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(澳洲唯一获奖者),2010获批国家“千人计划”特聘专家。
“学霸”的大学时光
“王文光、姚穆等西纺的老师,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各个方面对我的影响都非常深,我现在也尽量向他们学习,学习他们做学问的严谨和认真,学习他们对待学生的投入和慷慨。踏踏实实,走好每一步。”
“那时候觉得学校特别牛,全国纺织院校必备的基础教材,很多都是我们的教授编写的,尤其是姚穆教授的《纺织材料学》和王文光教授的《毛纺学》,人手一本,觉得特别骄傲。”
那时候的学校,百废待兴,虽然校舍还在建设中,条件还很艰苦,但是拥有一大批闻名全国的纺织教育大家。不管是学生,还是老师,都及其兴奋地汲取知识营养,投入到对大产业、新时代的建设中。“负重奋进 实业报国”的办学传统和“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”的校训精神,在那个时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。
聪明勤奋,是王训该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。科科成绩都领先,名副其实是一名“学霸”。他不多的娱乐就是看电影,去学校附近的长乐影剧院看。“那时候学业重,每次考试前一天,我放松的方式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。我记得有一次第二天要考数学,我在电影院一落座,发现旁边就坐着数学老师,他还有点小意见,考前不复习跑来看电影的学生也是少见”。
谈起当初去澳洲留学的故事,还有一段小插曲。王训该记得,自己还专门跑去找研究生办公室的老师(傅爱玲),推荐另一名本科学毛纺的学生去留学,因为去澳洲就是学毛纺嘛,一个学毛纺的人去更合适。但是研究生办公室的老师依然坚持,把仅有的一个留学的机会给了考试第一名的王训该。于是,“一根筋”的他踏上去澳洲的旅程。
将纤维研究做到极致
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,王训该总是一个脚印跟着一个脚印,勤勤恳恳耕耘着自己的科研天地,一旦认定规划了自己的目标,他便矢志不渝、一往无前。
王训该团队在纳米纤维技术、新型纺纱技术、天然纤维性能及其产品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多项科研成果属世界首创,共发表300多篇科研论文,为世界纤维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他主持过多项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总经费达2000多万澳元。2005年,他获得了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(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只评一名)。他牵头筹建的澳大利亚未来纤维研究中心2010年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、维多利亚州政府、维多利亚先进材料制造中心、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和迪肯大学支持,总经费达1亿多澳元。
除带领团队做研发,他将眼光投向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。在过去的十几年里,通过与国内高校研究所的合作,王训该科研团队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已居世界前列。因其在纤维领域的突出贡献及国际影响力,2015年,他担任美国纤维学会主席。“不论是做纺织,还是做其他的学科,对行业、对社会、对时代的责任感是首位的”。
王训该多年来和我校一直保持着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。2003年,他主持了由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(AWI)资助的国际科研项目——中澳羊毛创新网(CAWIN),在对国内有着纺织背景的高校进行一番考察后,他最终选定我校及其他四所高校作为合作伙伴。在与母校的合作与交流过程中,他多次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纺织学科优势和影响力,为母校的发展做出贡献。
将纤维研究做到极致,需要极致的科研态度。在王训该身上,看不到一丝浮躁和紧张,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路,用好每一点时间钻研,就是他的态度。“做学问不是蜻蜓点水,更不是功利使然,就是实实在在做事”。
“科研本身就是一个打破传统的过程,科研创新,除了深扎专业,更需要学科之间、文化之间的黏连和贯通”,为了把科研做好,王训该正在花更多的精力,学习更多专业外的知识,和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。面对青年学子,他也更多地强调知识间的融会贯通,希望学弟学妹们“胸怀大志,脚踏实地,学好专业,放眼世界”。(张琪 赵放)
上一条:榜样校友:用有量的设计 诠释无量的人生 独立设计师郑彤专访 下一条:榜样校友:生命不息 折腾不止 唯有勤奋努力向前 31会议创始人白桂香专访
【关闭】